皮炎种类及介绍

时间:2010-09-08 14:01 作者:jc

  胞疹样皮炎:可能是在遗传体质的基础上,由于穀胶致敏而引起皮肤和小肠粘膜损害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以发生红斑、丘疹、风团、水胞等多形性皮损为特征表现。多发于中年男性,大多数患者对碘剂及穀胶、牛乳饮食过敏。 本病少见,病程较长,加剧及缓解交替发作,但预后良好,死亡较少,儿童发病至青春期后可自然缓解。


  念球菌性皮炎:多发于皮肤皱褶部如腹股沟,肛周臀裂部,腋窝,女性乳房下皮肤,也可发于龟头包皮内和大小阴唇,指甲沟和口角等处。皮疹多呈局部皮肤潮红,轻度肿胀,表面可糜烂,分泌物有异臭味。有时也可呈干燥,脱屑。小儿念珠菌性皮炎还常累及躯干,颈部皮肤,呈广泛密集红色斑丘疹,外观似热痱。可同时侵犯口腔或外阴粘膜,常有乳酪样分泌物呈假膜状。可伴有不同程度搔痒。直接镜检或培养可查到念珠菌。


  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或粘膜上因过敏或强烈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多数急性发作,如反复接触,可演变成慢性。中医学根据接触物的不同,而分别命名,如“马桶癣”、“漆疮”、“膏药风”、“粉花疮”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临床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病程有自限性。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苔藓,中医认为皮质抑制和兴奋功能紊乱所致。情绪局部刺激和辛辣酒类可加重和诱发本病。常年不愈,愈后易复发。临床表现以剧烈瘙痒或皮肤苔藓样病变为特征。


  日光性皮炎:是由日光诱发的一种迟发性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人认为主要由中波紫外线引起,也有人认为主要由长波紫外线引起。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可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苔藓样变;常以某种皮疹为主。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之为“白屑风”。系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


  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


  皱褶部多见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为糜烂、渗出。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与体质有关。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


  药物性皮炎也称药疹,它是各种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引起皮肤、粘膜的各种不同的炎症反应。


  蚊虫叮咬型皮炎:是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粉毛而引起的皮炎。较为常见的害虫有跳蚤、虱类、蠓、刺毛虫、飞蛾、蚊、臭虫、蜂等。


  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近年来,因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又顽固难治好,已成为医学们关注的焦点。


  特应性皮炎(简称AD):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过敏性体质的婴幼儿及青少年,部位遍及脸、颈、手肘、膝窝、四肢背侧等,患部会出现红疹、皮肤变厚、粗糙情形。由于特应性皮炎会反复发作且患者常因为难耐瘙痒而抓得身上伤痕累累,不但影响外观,连工作、读书、交友,甚至情绪、睡眠都会受影响,大大影响个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质.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顾恒教授介绍,特应性皮炎在工业发达发病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特应性皮炎病因不明,影响因素众多,涉及人群、地区、种族及调查方法等诸多因素。


  目前,治疗特应性皮炎以外用类固醇软膏及抗组织胺口服药为主,长期使用可能产生皮肤萎缩、微血管扩张、肾上腺抑制、新陈代谢异常、继发性感染及免疫力下降等后遗症,涂抹在眼睛周围甚至可能导致青光眼。 中医药治疗此类皮炎,安全,毒副作用小,是您选的治疗方法。